写在前面:本文原载于萌娘百科新媒体专栏(2022年6月30日),专栏登载版本相较本版有小幅改动。专栏版链接:动画,很神奇吧?:从《辉告》看改编动画的功与过
以下正文。
在长达1小时的最终话结束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 -究极浪漫-》迎来了它的完结。在心形气球飘洒于秀知院学园飘飘洒洒之际,如果你进入各大动漫爱好者们聚集的地方,那么对它的不尽赞美之词也会一波接着一波地向你涌来。当然了,这部动画作品本身确实值得赞美,尤其是在与同一时段它的原作相比较来看更是如此。
在漫画走入炒面的诡异展开、真人电影也走入尘埃中时,我们或许就会开始思考:为什么动画是漫画改编的优先选择方向?改编动画又是如何走向成功和失败的?
首先,这两个问题是没有量化的答案的。如果说动画有什么东西是极其特别的话,那么这份“特别”并不是所有漫画都值得选择动画的理由——一个不需要实拍的艺术形式本身更适合表现夸张的动作,但在很多足够优秀的漫画本身便足以表现动作张力的时候,这一优势似乎并不一定能够在众多载体中拔得头筹。尤其从我们所提到的《辉告》这部作品本身来看,一直到目前动画业已做完的部分中,原作漫画都有着很高的分镜和人体水平,这使得动画制作组本身就已经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结果我们也能看出来了——在漫画作品本身的质量一路俯冲的时候,动画作品凭借着本身所拥有的优良故事基础和强大的制作实力获得了无数的好评。
换个角度来看,高质量漫画作品的口碑下坠似乎并不是只发生在《辉告》上的偶然现象,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品鉴过无数剧情走入诡异怪圈的漫画作品了。但是相对来说,在对应的漫画改编动画作品上,这一事情算不上多见。虽说一方面动画本身在剧情上更慢于漫画进程这一必然的因素让动画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为剧情怪圈做出调整,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从动画本身的定义来寻找原因。
我们就以《辉告》第三季中很具有典型性的第五话来做例子。这一话本身改编自漫画的第97·98话,从原作的角度来看几乎就是非常普通且平常的一个片段。
在漫画中这一片段本身也很难玩出更多花样,毕竟我们没有办法在纸上听到声音嘛。不过,如果仅仅是将漫画的分镜本身机械式地复刻成动画,那么这一话也不至于会有如此之高的赞美度。这儿我们便能看出改编动画本身的功过了:是对已经成功的东西亦步亦趋,还是利用上动画本身的新特点?《辉告》的制作组们显然选择了后者。
何谓“动画本身的优势”?将前面所提到的动画的特点展开来讲,便是“不需要实拍”所带来的无穷前景。从《辉告》的漫画原作来看,漫画本身的拟真性使得这一部分在分镜上的处理尚且十分具有“实拍”性。然而,到了动画之中,当制作组们选择把公园本身化作一个巨大的唱碟时,这种“非实拍”的特点便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了。之后的东西,相信各种动画评价已经能讲的比这儿丰富得多了。
没有动画制作组本身对“非实拍”这一动画定义的深入理解,这种改编动画青出于蓝的效果是很难体现出来的。至于讨论度更加高的本话ED,那就已经完全脱离了“漫画改编”这一点了,这是动画制作组自己煅造出的成就。
《辉告》的成功并非偶然,我们还能举出很多改编动画利用动画本身做出优于原作漫画的作品的例子。不过另一方面而言,这种改编加于表现效果上的优势更加明显,若是制作组选择将改编的自由放在故事本身上, 那么对于观众而言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常常能同时看到对动画制作本身的赞美和剧情改动的批判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这颇有些“原作情结”的意味在里头。到了《辉告》这儿而言,虽然动画本身对原作的剧情改动并不是很多,但考虑到漫画作品近期在剧情上的神奇转折,在动画的弹幕中频频看到对原作内容的批判倒也不能算是怪事。
但这一定就是合理的事情吗?我们似乎未必要将“原作情结”加之于改编动画之上。
动画本身和漫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媒介,当我们不将改编动画的功过放在与原作漫画相对比的基础之上,或许无论是《辉告》还是其他更多的改编动画作品,我们都能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视角来评判动画本身的优劣。即便没有《辉告》原作优秀的故事框架,动画制作组们将这份厨力放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绽放出同样闪亮的光芒;不用与动画作品比较,现如今这样奇异的漫画走向还是可以让漫画的口碑一路下降。
在开始打这篇专栏没多久之后,《辉告》原作还剩约十余话就要完结的消息公布了。即便我认为改编动画没有和原作相比较的必要,我还是忍不住联想到动画版的新作预告。或许“原作情结”还会伴随着动漫爱好者和动漫本身很长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