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日本漫画史——十一·时事:有何关联?

从上一期视频开始,其实这儿的漫画史所主要讲述的东西已经不是漫画本身了,而是由漫画带来的诸多社会层面的事项。漫画与时事之间展开关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今每天我们打开诸多综合类新闻平台或许都能看到与漫画相关的新闻,打开许多漫画作品我们也能看到与新闻相呼应的情节。但这种“现实主义”的引入其实是需要一段经历的,在时事中漫画的形象是多变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漫画之中对现实的映照。

战前的报纸漫画本身就已经是时事报道的一部分了,即便是专门的漫画杂志,其与时事的关联也是很深刻的。北泽乐天的《东京Puck》便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作为日本漫画开山鼻祖创办的第一本独立漫画刊物,《东京Puck》自1905年创刊后经历过几次停刊与复刊,甚至在战后还有过短期复刊,其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斑。这本杂志的内容特征还是相当鲜明的,作为日本第一本全彩漫画杂志其在创刊时便持续关注日俄战争,之后也屡屡对日本时事做出很及时的反应。但其最为值得一谈的还是在1928年第四次复刊后由柳濑正梦等人所掀起的无产阶级美术运动,在他们的号召之下复刊的《东京Puck》一度成为了日本左翼文化的先锋队,这些创作者们也在漫画创作之中大量插入了现实主义绘画元素。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这次复刊的《东京Puck》也很快停刊了,但这种对时事的关切毫无疑问是对战后日本漫画创作带来深刻影响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便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冈本唐贵的儿子白土三平在战后也成为了剧画的旗手。而到了战争结束后,漫画之中对时事的映照便有更为多元的方式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东京Puck》为代表的战前诸多漫画家们的努力。

在战后的日本漫画界,显然我们讨论时事时便不得不转向那些我们更熟悉的故事漫画了。对于赤本漫画而言,直接表现当时的时事对小孩子来说冲击力还是太大了点,但很快到了贷本漫画流行乃至三大少年漫画周刊杂志创刊时,在漫画之中或直接或隐晦地表现当下时事便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在贷本漫画中,像是《少年肯尼亚》这种以二战为主题的作品是相当常见的;而到了早期的少年漫画之中,我们便看到了1960年的《快杰哈里玛欧》(石森章太郎、《周刊少年Magazine》)这一以彼时如火如荼的东南亚反抗殖民侵略为故事主题的作品,而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周刊少年Sunday》上也出现了和电视台播放的节目联动的漫画。这两个例子恰好反映了漫画之中时事的两个表现方法:在漫画之中反应社会现状,以及漫画之外的事物通过联动漫画来起到宣传作用。之后到了《周刊少年Jump》创刊的20世纪60年代末,漫画之中的时事便已经可以说俯仰皆是了。当然,再往后看的话我们会意识到20世纪70~90年代间的日本漫画在题材上是有意疏离时事的,这一点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运动的退潮以及所谓“疏离的时代”之开始是紧密相连的。在社会层面的时事关注度下降的情况下,漫画创作者们选择回归虚构去发现内面的叙事体系,这为这一时间段的漫画披上了“虚构”的外衣。但漫画与时事的关联依旧是存在的,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与时事紧密相关的漫画又一次登上了舞台,到了这个时候它们有了“世界系”或者“空气系”等等诨名,漫画中的时事以一种偏向解构的方式继续发展着。

到了漫画独立出新闻的时间段,比较神奇的是在新闻之中看到与漫画相关的报道依旧还算得上常见。前面的视频里头我们提到并且引用了相当数量的新闻报道,譬如1949年《周刊朝日》关于赤本漫画的报道、1970年《西日本新闻》关于《我的玛利亚》的报道、1990年《朝日新闻》关于有害漫画的社论,2002年的松文馆判决,等等。可以说主流舆论界对于漫画的关注自从漫画独立出来起便未曾停止了,而且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报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负面的。这儿就引申向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了:为什么舆论中的漫画形象常常是负面的?或许第一反应我们会将这种现象和漫画被视为低年龄层读物联系上,但即便是这种印象消退的20世纪90年代关于漫画的负面报道依旧多见;或许我们会进一步地将其与宫崎勤事件关联上,但为什么受到口诛笔伐最多的却是漫画?在这里我想从近年当选议员的漫画家赤松健的政治主张出发,即“守护表现自由”。为何表现自由需要守护?因为漫画本身作为一种虚构的事物实际上是缺少与现实相关层面的表现自由的。残酷一点地说,赤松健所呼吁的主张便是“虚构角色无人权”,在创作虚构的角色时并不需要代入现实的伦理观来考虑问题。一般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需要考虑的大问题,但一旦虚构的漫画开始与现实的社会建立起关联时,现实的伦理观便不得不影响对漫画的评判了。因此,当漫画创作中对现实伦理观的偏离被现实中的舆论发现时,舆论对漫画的批判便到来了。这并不是什么漫画的形象或是外部的事件所导致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这是漫画的原罪。

在进入新世纪后,漫画的社会宣传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当选议员的漫画家,我们甚至还看到了麻生太郎这种把自己标榜为“御宅首相”,并且在秋叶原进行竞选演讲的情况存在。当然这个不单纯是漫画自己发展的结果,而是世代更替与御宅族发展等等综合因素混合推动的结果,这便显然超出了日本漫画史的范围了。但显然地,这种社会宣传作用使得漫画的绘画方式被从漫画之中抽离出来,漫画中的事物而非漫画被更多地用来与时事相结合。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是2012年开始运作的免费插画网站いらすとや,其插画风格实际上与《海螺小姐》颇有几分相似,而其插画作品在各种地方的使用也是屡见不鲜了。从いらすとや之角度来看待漫画与时事的关系我们很快会意识到,漫画实际上一直都是时事用来传递信息的武器,这是在故事漫画之外,于传统意义上的漫画角度所发生的故事。这期视频乃至整个日本漫画史中,一旦时间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儿的“漫画”就几乎被限定为了故事漫画,而传统的讽刺意义的漫画却常常会被忽视。但在各种新闻媒介上讽刺漫画的使用都从未停止过,它们实际上才是漫画与时事紧密关联的灵魂与筋骨所在。

“漫画是虚构的艺术”,但漫画与现实的相互影响与呈现却从未消失过。其实“漫画是虚构的艺术”这个说法也并不一定会让所有人认同,这两期视频我们已经能看到不少实际上不认可这种定义的行动与言论了。在漫画之外的事物一次又一次对漫画的审视下,我想我们或许终于可以在这个系列的视频之中讨论最后也是日本漫画史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了:漫画,到底算不算是一种艺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