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日本漫画史——十二·艺术:配得上吗?

漫画史的时钟缓缓行走着,终于是走到了最后一刻钟。当我们想要去概述一件东西的历史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东西都会被严肃化,我们会用一种历时的、冷峻的面孔去审视它,并且最终赋予一些客观的定义。那么对于漫画——这个我们通常不会严肃化看待的事物而言——它配得上被称作是一种“艺术”,并且以艺术史的视角去看待吗?为此,我们或许需要回到日本漫画的源头去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视频系列的第一期视频里面,我们问了另外一个很定义性的问题:什么是漫画?为了解答那个问题,我们回顾了“漫画”这个词语在日语之中的来源。因此,当我们发问“漫画是一种艺术吗?”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回顾一下漫画这个艺术形式在日本的发源了。我们也已经说过了,漫画这个门类的历史沿革与漫画这个词语的历史沿革不能一概而论,当“漫画”这一词的来源被《漫画随笔》《漫画图考 群蝶画英》等作品占领时,漫画这一门类的滥觞应当聚焦的是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创作的,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的真正意义上艺术价值极高的绘画作品——《鸟兽人物戏画》。

《鸟兽人物戏画》相传由鸟羽僧正觉猷绘制,保存在京都高山寺代代相传,同时也是日本国土交通省认定的所谓“日本最古老的漫画”。其被做出如此论断的主要原因是这部作品对描绘对象的拟人化与符号化处理。既然名为《鸟兽人物戏画》,那么这部作品里头自然是同时包含鸟兽与人物的了,但特别的是这部作品中的鸟兽尤其在甲卷中也是高度拟人化的。在拟人化的同时,作者还针对不同物种做出了不同群体的动作区分,进而在动物身上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特征:兔子与青蛙的动作中所展现出的集体意识、猴子身上所典型拥有的王权意识,等等等等,都让这部作品充满了漫画最基本的特点之一——讽刺。而到了人物部分,《鸟兽人物戏画》的处理就有点类似于《北斋漫画》了,主要是描绘各种不同的人物活动场景,似乎有着绘画参考的作用。当我们将《鸟兽人物戏画》的四卷放在一起观看时,我们会明显感知到不同卷笔锋的差异,这某种程度上暗示这部作品并不是完全由同一人创作完成的,这更能说明彼时《鸟兽人物戏画》这种在绘画中融入大量讽刺元素来将绘画本身夸张化这种技法已经为多数人所肯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鸟兽人物戏画》创作的时间段还有另一部有着类似表现特色的作品《屁合战绘卷》,只不过可能由于题材原因这部作品并没能荣登大雅之堂,但这些作品在12~13世纪左右诞生恰恰说明了讽刺画这种题材在日本相当早期的滥觞,进而也表明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在日本的发源。

《鸟兽人物戏画》与《屁合战绘卷》其实与其说是讽刺画,不如更扩大一点地说是日本平民所需要的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后面这一方面的发展也是很丰富的,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带一些漫画“讽刺”的特征。在江户时代,以鸟羽僧正余流的名号创作绘画作品的浮世绘画家不在少数,因此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被称为“鸟羽绘”。如果你的记忆力比较好的话,你会发现我们前面提到过的1887年法国人Bigot所创办的漫画杂志《鸟羽》其名字也来源于此。鸟羽绘在绘画的符号化处理上比《鸟兽人物戏画》还更进一步,绘制的对象多是彼时的时事人物,高度简练的绘画笔触下所绘人物的神态颇为有趣,很值得玩味。鸟羽绘的代表画家有耳鸟斋与锹形蕙斋,当然像是葛饰北斋等人也创作过类似画风的作品,在江户时代鸟羽绘还是流传甚广的。当然了,这一时间段还有一些其他很优秀的讽刺画作品,像是集中在大津地区的民俗画大津绘、在安政大地震后出现的鲶绘等等,这些作品尽管都是讽刺为主但在画风上都各有各的特点。到了19世纪之后就进入我们已经提及的故事线了,这些属于漫画源流的作品们将其讽刺性与符号化的绘画特点引入到了19世纪的日本漫画中,再加上“漫画”这个词本身的再运用,我们终于是见到了真正的日本漫画。

前述的这些作品我们肯定不会否认其艺术价值的,《鸟兽人物戏画》也罢《北斋漫画》也罢都是日本美术史重要的里程碑式作品。作为这些作品的直接继承者,现代的日本漫画也毫无疑问可以继承其艺术性。因此,即便依旧争论纷纷,但至少从漫画史的角度上,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下论断:日本漫画配得上被称为一种艺术。我们同样可以从漫画史本身来证明这一点,早在二战之前对漫画历史研究的书籍就已经不少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米泽嘉博的一系列漫画门类史更能体现漫画本身发展值得探讨地方的增加。至少在历史厚度和历史讨论深度上,漫画不会输给近现代的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漫画史这一视角还可以让我们看到日本漫画的更多东西。当我们在这一系列视频的尾声向过去望去时,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相连又有差异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之中所包含的内容在时间上或许是离散的,但当我们把这些关键词结合到一起时,一个跨度二百余年,发展接连不断的日本漫画史便这么成型了。这一个个关键词代表的正是日本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底蕴;同时,这些关键词之中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新载体下的漫画还能有哪些我们难以想象的新事物?女性与漫画的关系会随着社会现状而嬗变吗?漫画对战争的描写能否进一步延伸?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遐想颇久的问题。

但至少目前在这个时间点上,回顾完历史的我们可以安心地坐下来,翻阅一下这些已经留存于漫画史的作品了。漫画的时钟还在一圈一圈地旋转着,还会有无数的十二点,以及更加无数的漫画作品等待读者和创作者们去寻找、去发现。漫画评论家夏目房之介曾言:“日本漫画是约定的集合体。”作为缔结约定的一份子,我们站在当下,阅读过去,等待着以艺术书写的、漫画之未来的到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