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看漫画和画漫画的人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人一多起来,就想拉帮结派。虽然我们可能更熟悉由几位漫画家组成的那种漫画组合(藤子不二雄,Koi,clamp),但是实际上由更多的漫画家组成的漫画组织也很值得我们关注,而漫画组织对于漫画本身的发展进程之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
你或许还记得上一期视频所提到的北泽乐天,作为近代日本漫画的先行者他自然不会甘于自娱自乐,而是将创作漫画的能力传授给更多人,不过与之同时代还有另一位在漫画传播与漫画家培养上建树颇多的漫画家——冈本一平。比北泽乐天稍晚一点,冈本一平在1912年左右开始在《朝日新闻》等报纸上连载很有自己特色的“漫画漫文”,即配上一些解说词的漫画。冈本一平的文学素养很高,文学大家夏目漱石曾经赞扬过他漫画作品的文学水平,他的作品也明显强于故事性,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21年开始连载的《人的一生》。这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同时混杂进了《育儿法》等一些当时新兴的时事热点,是典型的成人故事漫画,很受读者欢迎。当然这里重点提及的不是他对漫画故事性的贡献,而是他对于漫画组织建立和新漫画家培养的贡献。1915年,冈本一平创立了日本第一个漫画家组织东京漫画会,聚集了12名不同报社的漫画记者,之后一直致力于承办漫画节等活动一直到1923年解散;与此同时,他还创办了漫画家培养组织一平塾,为战前第二代漫画家的培养做出了很多贡献。当然了,北泽乐天也不会只是看着,他在1918年创立了漫画好乐会,同样致力于漫画家之间的交流与培养新人,这两位在日本近代漫画发展的早期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游戏机里头有一个很流行的“世代”说法,我们在这个时候也可以稍微分一下世代。从北泽乐天和冈本一平之后,很快就来到了前面我们提到的战前第二代漫画家的时代。1926年,北泽乐天的弟子麻生丰、下川凹天和其他一些之后参与之前我们提到的读卖周日漫画的漫画家们牵头成立了偏于政治的,左翼色彩浓重的日本漫画家联盟,但正是这股浓重的政治色彩让这些漫画家并没有持续纯粹的漫画创作太久;1932年,冈本一平的弟子杉浦幸雄、近藤日出造等人牵头建立了新漫画派集团,一反对政治和社会时事的重视而转向了以搞笑为目的的漫画创作。后者的平均年龄比前者更年轻些,因此他们很快成为了日本漫画市场的主力军。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政治色彩浓重的漫画和纯粹的搞笑漫画孰优孰劣,但从之后的日本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来看,很明显还是搞笑更容易活下来的。当然了,尽管新漫画派集团也尝试了很多新兴的漫画创作手法,但给他们自由创作的日子并没有多长,1937年8月《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纲要》发布,“以言论自由为传统的报纸成了国家意志的宣传舞台”,漫画自然也不得不服从于日本的国家机器了。1940年,新日本漫画家协会成立,从漫画组织的发展角度看这是日本第一个全国性的漫画家组织,值得铭记;但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个组织本身完全是为了统一漫画的宣传口径而生的,而从前面的叙述里我们也能猜得出来漫画家的政治思想并不统一,这使得这一组织矛盾重重。很快,到了1943年,以北泽乐天为会长、冈本一平为理事、田中比左良为副会长的日本漫画奉公会成立,“奉公”便能看出来这一组织只是军国主义的喉舌了。这些漫画家组织几乎完全是军部要求下不得已而组成的,还是那句话,从组织的角度上推动了日本漫画家组织的发展,但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对于漫画本身创作的多样性完全不利。组织之中的漫画家在创作时依旧只能缄口不言。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漫画家组织就丰富多了,像是1964年成立的日本漫画家协会这种国家性的组织已经比战争中的组织合理、进步多了。但是想要有漫画家之间思维的碰撞只靠这种更宏大的组织可能还不太够,我们可以再考察一些人数更少、但产出更为丰富的组织。这里以战后知名度非常高的常盘庄/新漫画党为重点进行考察。战前对日本漫画起了奠基作用的两位漫画家北泽乐天与冈本一平的贡献可以单从漫画组织方面来讲,那么作为对战后日本漫画起到很重要作用的手冢治虫自然也有漫画组织方面的贡献,这可以视为他“继往开来”之功中的“开来”一部分。1953年,手冢治虫来到东京并且租住在常盘庄这一二层木质公寓中,第二年他便离开这儿了。不过,或许是借着手冢治虫的名声,或许是这样的小楼租住价格确实便宜,20世纪50年代大量日本各地的年轻漫画家在来到东京时都会选择在此处租住,在最鼎盛的1956年常盘庄挤下了8名漫画家,他们在月租金不过三千日元的四叠半大小房屋中创作着漫画,互相交流着创作经验。这些当时默默无闻的漫画家们的名字在现在看来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除去这些租住在此的外地人,有很多东京本地的漫画家也常常来此拜访,可以说这栋普通的小楼成为了漫画家们的圣地。也是在这段时间,以常盘庄的租客为中心,这些普遍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年轻漫画家们于1954年创建了新漫画党,这是一个颇有时代特征的漫画家组织,这些漫画家们通过这个短暂存在的组织开展讨论会、合作创作漫画、发行机关报等等,之后他们也一起成立了制作动画的零工作室,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想象一下,《哆啦A梦》的作者、《阿松》的作者和《假面骑士》的作者一同探讨漫画的叙事和表现手法,简直是日本漫画界思维火花碰撞的巅峰。
新漫画党可以说是彼时充斥着质量较低的赤本漫画的日本漫画界中的一股清流,这些漫画家的大名日后都如雷贯耳,他们在漫画上的成就与这样在组织之中的思维碰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这种小范围的漫画家组织实际上也是时代局限的产物,之后随着漫画产业的不断完善,漫画家们更倾向于与杂志的责任编辑交流,通过这种奇妙的际遇来和其他漫画家相识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了,而这样自发的相互交流也成了很难得的事情。
如今,漫画家组织仍旧存在着,漫画家之间的思维碰撞也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人多一点总归来说是更好的——尤其是对于漫画这种文化产品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