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谈了这么多日常系之外的“日常”作为引子,从这一节开始我们终于要进入真正意义上可以被拿来称为“日常系”的日常了。当然了,也许这个说法依旧会有人抱有异议,因为世界系严格上来说是“对描写宏大叙事方式的消解”,在世界系之中依旧有不少的宏大叙事元素,只是改变了叙述宏大叙事的工具而已。为了让后面的论述更顺利一点,我们先把东浩纪所给出的世界系的定义搁在这儿:
把主人公(我)和女主角(你)两人为中心的微小的关系性的问题,不夹杂任何具体设定的中间项,与『世界的危机』『世界的终结』这样宏大而又抽象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的作品群。
——东浩纪,《波状言论 美少女游戏的临界点》编辑部注,2004年[1]
实际上世界系这一词语本身的出现是比这个定义的出现更早一些的,有一种说法是这一词语最早出现是在色情小说家ぷるにえ的个人网站上,我们也确实能找到他的网站上于2002年11月1日对这个词的一个自我揶揄式的解释[2]。无论如何,我们可以明确两个点:世界系是一个于互联网上的ACG爱好者之间交流中出现的颇有梗意味的名词,以及这一内容本身的策源地实际上是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
以前岛贤为代表的一批御宅文化研究者将世界系视为“后EVA世代”御宅族的重要标志之一[3],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本身对于动画制作流程和表现形式乃至动画本身正名化的部分这儿就不过多展开了,作为世界系诞生的时代背景的一部分这里重点讨论《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创作背景与社会文化因素。《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播放年份是1995年,这是一个颇为微妙的时刻,战后的第一代ACG受众——团块世代这时候差不多50岁,正处于社会的中坚岗位;而他们的孩子——团块Junior世代则差不多刚刚结束找工作的时间段——找不到工作。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碎的时期,从能买下整个美国的豪气到缩入一户建的黑白现实,团块Junior世代恰恰经历了这个道心破碎的阶段。这种道心破碎我们是很容易在泡沫经济前后的ACG作品中看出来的,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段配合上动画新世纪宣言与漫画新浪潮运动带来的ACG表现形式解放,20世纪80年代传统意义的宏大叙事在ACG作品中是极为常见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许多那一时间段的作品都含有许多在严肃文学中也算得上宏大叙事的剧情设计,再配合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从业人员的充裕,这一时间段ACG作品中的道心是非常完整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剧情就变得微缩了起来。我们所熟知的所谓“第一部”世界系作品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但是如果将视线转回到东浩纪的定义上,那么显然第一部具有这种特质的作品绝不会是《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纪福音战士》也不完全能够反映这种完全的世界系特质。宇野常宽在其论述中便业已批判了将世界系作品的诞生部分归结为小泉纯一郎2001年上任日本首相后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这种行为[4],显然,世界系最为典型的代表作《最终兵器彼女》(2000年)与《星之声》(2002年)都差不多诞生在这前后,但这显然无法解释《新世纪福音战士》肇始的世界系源流,因此笔者还是想将其归咎于经济泡沫破裂与沙林毒气事件等问题下的社会秩序动荡对青年人的情感投射。另一方面,宫台真司在《无止尽的日常的诞生》中所言的“无止尽的日常”与“核战后的共同性”的对立统一也可以看出动荡下年轻人内部情感之日常的投射[5](这一点在第八部分中会重点讨论)。从这两个角度而言,泡沫破裂前的《阿基拉》(1988年)与《机动战士高达0080 口袋中的战争》(1989年)等作品已经有了部分的世界系特征,这些作品都有着对彼时日本社会问题或是经典战争伦理问题的讨论,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我们也可以说世界系作品是带有对这些问题的诘问而诞生的。
[6]世界系为何会拥有“世界”之名?这里的世界我们显然可以将其理解为秩序的一个能指。更重要的是,世界系所构筑的世界是断续的、易终结的,这给予了世界系作品中的宏大叙事登台亮相的空间。进一步地,连接这一易终结的世界的丝线被系在了同样脆弱且断续的“你与我的关系”之中,这让世界系作品之中的微缩叙事得以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脆弱与联结并存的世界观之下,“世界”的重要性被凸显,进而世界系这一概念与符号学意义上的命名被创造,并且成为了ACG创作者们对社会问题深入探索的一种表征。
讲了这么多世界系的来源,下面我们该从最典型的作品来推出东浩纪的定义了。就以新海诚的名作《星之声》作为分析的对象,叙述视点交错变换的主人公美加子和升原本朴素美好的校园恋爱因美加子进入太空军队而被迫成为动态远离的异地恋,在邮件这一(现在看来)较为原始的通信设备逐渐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二人的恋情延续也越来越困难,最终在美加子只身存活于一场太空恶战后成为时代大背景下的悲剧。将其与东浩纪的定义一一对应,美加子和升的恋情在缺乏军队组织等未直接出现的中间项下直接反映了人类与外星人在太空中的战争情况。再与宏大叙事描写方式的消解相联系,整部影片中没有传统的横尸遍野与危机四伏来表现战争这一残酷的叙事背景,仅仅是女主角的只身逃出与再也收不到的短信这两个微小的点来表现战争确实存在。新海诚本人算是团块Junior世代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即便他的家庭背景显赫但经济泡沫破裂的阴影依旧或多或少地反映到了他的身上,社会结构的动荡再放大便成为了作品之中人类传统生活秩序的动荡。
上面这个自然段中讲的主要都是世界系之中的非日常部分,那么日常部分呢?在日常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显然更关心宏大叙事之外的事情。在过去海螺小姐模式的作品中,我们会意识到它们的日常几乎定格在了那个历史时刻,即便到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日常依旧与昭和年代的日常别无差异。而世界系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继承这一创作思想的产物。我们会意识到《星之声》之中有能力进行星系间航行的人类依旧还使用着符合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短信这一产物进行通信,这也是整部作品悲剧化的本源。这种“宏大叙事中科技发展的先进”与“实际生活中科技发展的落后”是世界系带给之后有SF元素的日常系作品的宝贵财富,笔者曾在对《Do It Yourself!!》的影评中将其描述为“过去的存在者(我们)在未来所进行的对过去的探视”[7],而将其抽象到整个日常系作品之中,便是在非日常的世界中刻意营造日常世界中的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日常感这一世界系中屡见不鲜的创作手法。这样的日常或许并不是“日常”,但世界系的“世界”正是依靠这样有意构造的日常才得以超脱具体设定的中间项而汇入“日常”的生活之中。
世界系的“日常”另一个表现维度便是对角色心理的大量刻画。这一创作形式实际上是继承自花之24年组在少女漫画界所进行的创新,到了1990年代已经有大量ACG作品开始使用传统的“心声”手法之外的影像手法来刻画角色的心理了。这一展现在整个ACG行业之中的叙事进步也毫无疑问表现在了世界系作品之上。这样的发展对于日常系“讲好自己”的故事核心发展是影响深远的,但在世界系作品之中讲述这个还稍微有点早,让我们在了解了这一趋势之后先稍等片刻。
在现在,某些世界系作品已经成为所谓的“现充作品”了,但是实际上它们本身曾经是最为“御宅”的作品,这种现象自然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世界系自《新世纪福音战士》肇始,自《最终兵器彼女》成为广泛运用的叙事形式,在21世纪前10年世界系在ACG界是相当流行的,一直到现在我们也能见到不少世界系的优秀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常常能够获得传统ACG受众群体之外人群的青睐,例如新海诚灾难三部曲(《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古立特宇宙系列(《SSSS.GRIDMAN》《SSSS.DYNAZENON》《GRIDMAN UNIVERSE》)等等。前岛贤曾用“御宅族的自我意识文学”这一简短的定义来描述世界系[3],那么这样的自我意识是怎么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当然了,首先我们不能否定这些获得大众青睐的作品其本身的画面表现能力极强,创作者们优秀的画工是这些作品能够被大众所认识的基础。而从世界系的叙事而言,本质上世界系讲述的还是“你和我的故事”,恋爱故事在ACG行业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打磨的足够优秀且普世,对恋爱心理的准确把控让世界系的情感线至少能够有一个令大部分人满意的走向。而从宏大叙事的角度而言,优秀的世界系作品中的宏大叙事反而能够成为商业界宣传的噱头,“两人的恋情”与“世界的毁灭”这样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连接起来让不少对ACG行业没有足够了解的观众们也有了走进去看一看的冲动。这样看,御宅族的自我意识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无论是什么国家,多轮改革下目前的社会结构问题依旧普遍存在,即便不是御宅族的观众们也或多或少有些社会结构下的负面自我意识,这样“御宅族”这个身份在剧中的体现便成为了观众们情感投射的工具,因此不夹杂中间项下的御宅族自我意识也成为了世界系为大量观众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因之一。
回到“日常系”这一概念上来,世界系相较于后面我们会谈到的其他类别日常系作品而言,其日常性是没有那么强且是可以被构筑的,日常会成为世界系的叙述要点、但并非叙述主体。这种情况也使得世界系作品诞生之初就面临着两种分化趋势:其一是延伸到《物语》系列般的新传奇,进而被拉出日常系的范畴;其二是如《凉宫春日》系列之中日常内容二次创作丰富般对世界系作品日常部分的深入刻画,并最终被拉入空气系般更加符合我们对日常认知的小叙事。但毫无疑问,少女漫画肇始、而传承到世界系所带来的自我心理描写的深入在成功表现御宅族的自我意识之基础上让之后的日常系作品们也有了许多可以参考的创作方法。无论怎么说,经济泡沫之下诞生的世界系是叩开日常系之门的一块敲门砖,在之后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更加日常的日常了。
- 1.東浩紀(2004)。『美少女ゲームの臨界点 HAJOU HAKAGIX』。日本:波状言論。 ↩
- 2.11月1日“「セカイ系」のまとめ”部分。 ↩
- 3.前島賢(2014)。『セカイ系とは何か』。日本:星海社文庫。 ↩
- 4.宇野常寛(2008)。『ゼロ年代の想像力』。日本:早川書房。 ↩
- 5.宮台真司(1998)。『終わりなき日常を生きろ―オウム完全克服マニュアル』。日本:ちくま文庫。 ↩
- 6.2024年注:现在的我对这一段非常不满意。 ↩
- 7.玻璃窗上的探视者:萌百编辑带你看《Do It 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