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色彩论:浅谈色彩在当代日本网络页漫之运用

3.3k 词

许多同时接触日本漫画与其他国家漫画的读者们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直到现在日本漫画依旧有着相当大的作品是黑白的?稍微对漫画业界了解多一些的人会很容易地列出诸多原因,譬如工业化体系下制作流水线的工期问题、简单的印刷成本问题、线条为主的表现力问题、甚至只是一句“看习惯了”。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于,黑白漫画始终还是相对“单一”的,在印刷技术进步之后诞生的诸多主打“彩色”的漫画杂志系列(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芳文社的《Manga Time Kirara》系列)中就可以看出来各家出版社对色彩运用更多的漫画的重视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专注于手机竖屏阅读的条漫出现之后,即便是日本漫画业界全彩漫画也越来越常见,几乎可以说现在再说“日本漫画=黑白漫画”是一种相当片面且过时的言论了。

但是,黑白漫画依旧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在传统的页漫领域更是如此。不过,色彩依旧渗透进了这些黑白漫画的许多间隙之中,这与在线漫画平台的崛起是离不开干系的。只要实际买过日本的周刊漫画杂志的人就会瞬间理解为什么在上面连载的作品只能是黑白的:那样低廉的价格与劣质的纸张质量下只有黑白漫画还能让人看清了。当这一阻碍被移除之后,尽管依旧还是以黑白漫画为主流,但去尝试在其中“加入”色彩的漫画家便越来越多了,本文的漫画色彩论所着重关心的也正是这些将色彩融入漫画的叙事之中、在黑白漫画中让色彩体现出价值的作品群们。

通过彩色篇幅的大小,我们将这些作品分成两个类别:一类是“大跨页”,即在作品之中(注意是作中而非开头)插入完整的1~2张彩页的作品;一类是“小物件”,即在作品之中小于1页的部分加入色彩的作品。这两种色彩的引入显然对于正在阅读黑白漫画的我们来说冲击力有着非常大的区分。

我们首先来看彩色大跨页的作品。跨页是漫画之中非常非常常见的手法,当然其与书籍装帧误差之间的适配所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长久的(自然,也产生了相当多的梗图)。在网络漫画诞生之后,从网络漫画到单行本的出版实际上意味着这一装帧所带来的“障碍”更值得我们重视了,在现在的网络漫画之中单行本大多都用于远景与中景,而很少用于特写镜头,这也是这种障碍更为突出的体现。彩色大跨页在这一点上与传统跨页所带来的效果是类似的:随着“翻页”这一动作所带来的视觉延宕在大跨页展现给读者的那一瞬间爆发出来,这占满一整张纸的画面显然实现了对全景极大的满足。

然而,在网络漫画平台实现这个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问题出在“翻页”这一行为本身在荧屏上缺乏了延宕性。网络漫画翻页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从右往左翻(这符合传统的日漫阅读顺序)、其二是从上往下返(这符合条漫的阅读顺序)。再考虑到电脑和手机不同的屏幕大小和比例问题,页面的呈现方式又分为两页一屏(符合传统书籍)与一页一屏(符合条漫/短视频)。再具体到我们所说的网络漫画阅读这一点上,能够依旧保留跨页的“视觉延宕”这一特性的呈现形式只剩下了在横屏(电脑屏幕)上从右往左翻这一种。我们以在网络漫画平台COMIC FUZ上连载的作品《少女驰骋蓝星》(乙女の地球の走りかた)为例,该平台作为一家小出版社运营的非一线在线漫画平台,其平台的技术水准显然较差,对于该作第1话p38-39的彩色跨页,甚至只有在电脑上从右往左翻这一种方法能够完整显示出来,无论是手机上看、上下滑动着看、甚至是买来实体单行本看,这一页“彩色”“跨页”的两大效果都没有办法完整展现出来。在实体单行本中,其线条的不显著与实体装帧的适配问题甚至使这一页以及类似的彩色跨页有了负面的影响,更遑论其给读者带来的视觉冲击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同的平台自然是做了不同的处理。一个非常惯常的做法是将彩色大跨页直接拼起来,并且和原本的单页并列,这一方法是国内的许多平台以及汉化组们常常使用的,这自然避免了跨页本身被分割,但是其震撼的视觉效果也有了一定的衰减。因此,总结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彩色大跨页在日本网络页漫并不是插入色彩的好方法。

那么,显然就到了让画面中的一部分变为彩色的时候了。很显然,这是为画面中的一部分内容赋予相当明显的特殊意象的好方法。在如今的ACG作品更多通过更显性的方法来表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这一大趋势下,“加上色彩”显然也是显性方法中的一种,而且是相对来说较为隐晦、意象更为深远的那一种。

这种赋予特殊意象的一个很典型的范例出现在《致性别为蒙娜丽莎的你》(GANGAN ONLINE,2018~2022)上。作为一部(至少在连载之初)想要讨论性别意识问题的相对较为严肃的作品,其将“性别”这一能指附着在了“青色”这一颜色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作为性别所指的许多内容都被简单地加上了青色,包括但不限于校服的领结与领带、主角与和其互动的角色的虹膜(而非瞳孔!这里可能存在着一个潜在的精神分析指向)、以及若干的与“恋爱”这一核心要素相关的拟声词以及其他漫画元素上。同时,该作也在其他的一些地方尝试加入了彩色,其中最鲜明的便是将《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用彩色表现出来的这部分了。这样显然让这部作品的内容量相较于单纯的黑白增加了不少:至少,“性别”这一要素通过青色的加入被反复提及了,青色本身的诸多意义(天空的色彩、冷色调、……)也顺其自然地加入到了故事的叙述之中,这种多重性的展开尝试是很值得说道的。

另外一个这样做的典型范例出现在《你的颜色》漫画版(Comic Newtype,2024~)上。作为电影衍生漫画,对色彩的强调性指向本身已经出现在了标题上了。相较于《致性别为蒙娜丽莎的你》,其用色自然也更为大胆和丰富,除去主角团三人的代表色显而易见地被大量使用之外,其他背景颜色也以一种类水彩风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其电影衍生作品的身份,这使得这部作品天然有着“去看电影”的指向,在这一基础上其色彩的使用自然也有着一定的克制,反而是将更多这部分可以用色彩传达的内容改为用更加隐晦的分镜来展现,在这个时代显然是传达了“快去看电影吧”的意味。

但是,现在我们同样看到了另外一种方法论,也就是淡化色彩本身的特殊意象,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普通的表现手法插入漫画这一做法。将这种方法使用到足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正相反的你和我》(少年Jump+,2022~),该作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于高饱和度的色彩。笔者本人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鲜明的着色风格,但是当其直接加到漫画内容之中的时候,其和黑白的漫画之间带来的强烈反差便让笔者对其的态度略有转变了。与前面提到的若干作品不同,该作对色彩的使用几乎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的,有大量原本在作品之中很难引起人重视的小物件都被有意加上了色彩。也正因如此,我们很难说这些色彩有什么特殊的意象,它更多只是一种普通的创作方法而已,这反而更有利于推进色彩在传统日本页漫中的氤氲:一种不需要附加什么特殊含义的、自发的创作手法显然比需要刻意而为之的、自觉的创作手段容易上手的多。

到这里似乎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彩色的小物件”在网络漫画中的运用画上一个句号了,遗留下来的似乎只有一个小问题:单行本。实际翻过纸质漫画杂志与单行本的读者们都非常清楚在过去单行本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带有作品标题的收藏品、更代表着更高的印刷质量甚至是故事本身的延伸。在这一基础上,2005年日本漫画界也顺利完成了单行本对漫画杂志发行量的超越,这一点对于所有日本漫画出版社来说都是影响极大的。但在我们开始意识到网络漫画所能够携带的色彩的范围之大时,单行本的印刷逐渐成为了一种掣肘:连彩色大跨页都没法印上去、彩色小物件更不可能印上去了。对于《正相反的你和我》这种将彩色视为一种普遍的手法来使用的作品来说,这一情况甚至对于读者理解漫画本身造成了负面影响(就像是一些印刷比较堪忧的大跨页那样)。

在这一视角下我们会认识到,色彩的逐渐普及促使我们必须再一次审视单行本的意义本身。在日本于疫情期间成功完成了电子漫画对纸质漫画发行量的超越时,中国内地的电子漫画市场却持续低迷,反倒是纸质漫画单行本市场火热。这种火热更多像是所谓“谷子经济”的一种延伸——单行本的收藏价值被发挥到了极致,很多人买来一套漫画的单行本甚至永远都不会拆开它的塑封。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单行本本身印刷上的不足时,这种纯粹的收藏意义便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如果单行本只能提供残缺的阅读体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了阅读去购买单行本?从这个角度来认知日本漫画市场与中国漫画市场之间的奇妙差异,或许会让我们对于未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偏创作层次的预测。

色彩算得上是一种进步——这种说法本身有点刻奇,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能够从现在的网络漫画之中觅得色彩对黑白漫画本身所带来的若干新道路。整体来看,现在的日本漫画在对颜色的使用上显然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激进得多了。我们自然不会忽略黑白漫画特有的那些优势和“韵味”;但倘若色彩能够真正成为漫画之中的一种“手法”的话,相信开头的那些诘问我们会有一个更普适的回答得以运用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