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文跳,跳往何方?:青空跃动背后的萌动历程
写在前面: 本文系原萌娘百科芳文组视频文案,视频已删除,文稿完稿于2022年6月。文章部分受到了芳文组其他成员的校对帮助。之后亦以“萌娘百科芳文组”名义投稿于萌娘百科新媒体专栏,略有改动。
1628 字
|
8 分钟
百合是百合吗?——百合词源的考察与分野
写在前面: 本文原载于萌娘百科新媒体专栏(2022年1月17日),专栏登载版本相较本版有小幅改动。另外,专栏版经过指正对希腊神话故事中诸神名字进行了修改。专栏版链接:百合是百合吗?——百合词源的考察与分野
2096 字
|
10 分钟
日本漫画史浅论——漫画的制度化
日本漫画终于进入了21世纪。你我或许都知道一个很知名的有关日本的梗,那便是他们更新科技流程的极其缓慢。然而,在ACG界上,这种对科技的不敏感性却体现得并没有那么明显。动画上,90年代末期数码作画就基本完全取代了赛璐珞作画,而21世纪最开始的几年也见证了CG技术的广泛运用;小说投稿网站“成为小说家吧”早在2004年便已成立。而对于日本漫画而言,网络漫画的发展也是在21世纪初便开始了。不过,在网络漫画发展的同时,纸质漫画杂志的衰落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棘手问题。
5711 字
|
29 分钟
日本漫画史浅论——漫画的多元化
可以笃定地说,二次创作随着漫画的现代化而产生,并与之形影不离。然而事实上,一直到70年代同人创作真正被认定为一种“文化”并有了建制之前,二次创作有着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抄袭”。而这种名声即便是同人文化已经成熟的当下,也一直是所有同人创作者心中的梦魇。因此,我们先来谈谈二次创作被赋以“同人”之名前的历史。赤本漫画时期,有不少小出版社将一些欧美国家的漫画进行拼接、组合,之后印刷成一本可以说逻辑混乱,内容模糊的粗劣漫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是二次创作的先祖了。当然了,我们显然不会开这种玩笑,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漫画分化趋势的明显,针对性更强的不同种类漫画也显然收获了更多的粉丝,同时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他们也有了批量印刷自己的同人志的能力,同人文化便这么发展起来了。
10560 字
|
53 分钟
日本漫画史浅论——漫画的现代化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中,日本也未能幸免。彼时的大多数故事漫画都选择在报纸上连载,而在经济萧条中,报纸行业无疑也受到了重创。民众们声讨着要求报纸降价,而不堪重负的报社们则推出了增刊政策意图缓解民众的愤怒情绪。这些增刊有很多都选择了增添面向家庭与儿童的小说、漫画等内容,因此,之前漫画的种类已经被大幅度拓宽,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漫画的数量又大幅度提高,加上战前第二代漫画家的笔耕不辍,一批优秀的漫画诞生了。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读卖新闻》的读卖周日漫画专栏。1929年,《读卖新闻》首次推出此专栏的原型“周日漫画”,并在1930年10月将其更名为读卖周日漫画。作为当时市面上少有的全彩印漫画专栏让人耳目一新。这一专栏设立的背景是1930年5月以麻生丰、下川凹天(1892-1973)、实户左行(1888-1969)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漫画家被《读卖新闻》编入编辑部,给予了这一初创漫画专栏大量的优质作品来源。尽管这一漫画专栏仅仅维持了大约一年,但专栏上涌现出了许多题材和内容都有所创新的作品:田中比左良(1890-1974)的《甘辛新家庭》描述的是开明而开放的新婚夫妇的家庭故事、下川凹天的《鳏夫严先生》塑造了一位悲喜交加但带有豪杰色彩的明治男儿,等等等等,可以说这些作品让当时民众的闲暇生活中多了“关注与自己相贴近的主角的喜怒哀乐”这一部分。读卖周日漫画专栏可以说是战后以《海螺小姐》为代表的家庭漫画的起源,对漫画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14660 字
|
73 分钟
日本漫画史浅论——漫画的形式化
恰如《便桥见虏图》之于中国漫画,威廉·霍加斯之于欧美漫画,日本漫画也孕育于较为久远的历史事物中。《鸟兽人物戏画》名义上是由鸟羽僧正觉猷(1053-1140)(存疑)绘制于12~13世纪(即日本平安至镰仓时代),实际上应为由多位作者在不同时期完成不同部分的一幅绘画作品,包含甲乙丙丁四卷,描述的大概是一个失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带着国宝级别的称号,《鸟兽人物戏画》自然备受关注,因此现代的日本漫画将其视作自己的祖先也是可以理解的。
6512 字
|
33 分钟
日本漫画史浅论
原文撰写于萌娘百科用户页User/日本漫画史浅述,于2022年1月20日完稿。文章中的部分篇章曾经发布于小黑盒。之后因规避因素转移至萌娘百科镜像站暂为保存。
2758 字
|
14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