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经济危机与西方漫画艺术手法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中,日本也未能幸免。彼时的大多数故事漫画都选择在报纸上连载,而在经济萧条中,报纸行业无疑也受到了重创。民众们声讨着要求报纸降价,而不堪重负的报社们则推出了增刊政策意图缓解民众的愤怒情绪。这些增刊有很多都选择了增添面向家庭与儿童的小说、漫画等内容,因此,之前漫画的种类已经被大幅度拓宽,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漫画的数量又大幅度提高,加上战前第二代漫画家的笔耕不辍,一批优秀的漫画诞生了。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读卖新闻》的读卖周日漫画专栏。1929年,《读卖新闻》首次推出此专栏的原型“周日漫画”,并在1930年10月将其更名为读卖周日漫画。作为当时市面上少有的全彩印漫画专栏让人耳目一新。这一专栏设立的背景是1930年5月以麻生丰、下川凹天(1892-1973)、实户左行(1888-1969)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漫画家被《读卖新闻》编入编辑部,给予了这一初创漫画专栏大量的优质作品来源。尽管这一漫画专栏仅仅维持了大约一年,但专栏上涌现出了许多题材和内容都有所创新的作品:田中比左良(1890-1974)的《甘辛新家庭》描述的是...
先声:从鸟兽人物戏画到《北斋漫画》恰如《便桥见虏图》之于中国漫画,威廉·霍加斯之于欧美漫画,日本漫画也孕育于较为久远的历史事物中。《鸟兽人物戏画》名义上是由鸟羽僧正觉猷(1053-1140)(存疑)绘制于12~13世纪(即日本平安至镰仓时代),实际上应为由多位作者在不同时期完成不同部分的一幅绘画作品,包含甲乙丙丁四卷,描述的大概是一个失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带着国宝级别的称号,《鸟兽人物戏画》自然备受关注,因此现代的日本漫画将其视作自己的祖先也是可以理解的。
《鸟兽人物戏画》本身的艺术和史学价值是毫无疑问的——其画面中所展现出的富有动感的动物角色与其创作、被剥离拼接的历史原因都是很值得探究的。但身处现代的我们又是缘何将其视为日本漫画的始祖的?这便要从其画中角色的描绘特点上来分析了。以甲卷为例,画中所描绘的形象大致可分为兔子、青蛙、猴子,都具有相当的拟人特征兽人控狂喜,每一种类的角色形象也非常鲜明:兔子与青蛙的动作中所展现出的与人类类似的行为与集体意识、猴子身上所典型拥有的王权意识,都让这幅画满足了很多对漫画的定义中所提到的一个特征——讽刺。这种戏画绘卷本身滥觞自中国古代的长卷绘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