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字
10 分钟
魔法少女消亡史:《魔圆》之异质性——魔法的被攫取还是攫取?

《魔法少女小圆》这一作品在其播放前与播放早期阶段依旧带有着传统魔法少女作品一般的表象:无论是苍树梅源自萌系漫画的人设、还是开播前几个PV所展现出来的内容、亦或是作品前两话的近乎与传统叙事方式别无二致的剧情推进。然而,随着第3话播出,该作迅速转向了彼时难以想象的另一种叙事方法,也就是将剧情架构在对魔法少女本身所处在的“社会”的反思上。换言之,在将视角放在魔法少女上之前,《魔圆》向我们抛出了一个疑问:什么样的社会才能够诞生“魔法少女”这种身份认同不来源于社会的内生性角色,并且由其来保卫社会(或者,“世界”)的存在?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魔圆》的剧情实际上对魔法少女魔法的来源,也就是“力量的内生性”这一点进行了质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魔圆》和其他作品不一样”的根本点。《魔圆》中同样安排了传统魔法少女作品中常见的魔法宠物丘比,但丘比“赋予少女们魔法力量”的行为仅仅是“获取少女们变成魔女前一刻绝望的力量”这一本质的表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魔法少女作品“失去魔法的力量”这一桥段从原本的“生活的自由”变成了魔法少女的对立面,也就是魔女的开始。而在TV动画本篇故事的结尾,主角鹿目圆成为承接这一“绝望”的“圆环之理”,完全地神格化,将“生活的自由”分发给了历代的魔法少女。

魔法的失去是必然的1。那么,这个失去的行为本身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传统魔法少女作品中,作为叙事主体的魔法少女往往是被动地,或者说是不自如地交出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鹿目圆是《魔圆》的叙事主体(这一点甚至体现在了标题上!),在这里“失去力量”这个行为在最后是由鹿目圆完成的。也就是说,魔法从被攫取的事物变成了攫取的事物,魔法的内生性实际上被社会的一部分特征接纳了。

这种可以被称为“魔法的‘社会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疑问的解答。《魔圆》中的一个性别主义色彩浓厚的片段发生在美树沙耶香魔女化之前,她在电车上听到了两个路人男性对女性的评论,并由此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从而完成了魔女化的最后一步。很显然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身情感经历的破碎,沙耶香轻易地将“魔法少女拯救世界”这一问题本身的正当性投射到了自己的经历上,并且在否认了这一问题后成为了魔女,也就是魔法少女的对立面。然而,在鹿目圆成为圆环之理的世界线(亦即本篇的结局),沙耶香之死成为了力竭而死的标准英雄式结局。从性别主义色彩浓厚的非常规结局到英雄主义的常规结局,这一变化凸显了“魔法的攫取”在《魔圆》中的正朔性:只有在攫取行为有一个正面的主体(丘比→圆环之理)的情况下,魔法少女叙事才能够成为英雄主义叙事。

这毫无疑问给予了那个疑问相当残酷的回答:一个足够正面、足够包容的世界才反而会诞生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的、脱社会的魔法少女。这种认识的形成可以说是《魔圆》对当代魔法少女作品最大的贡献。

但是这个结论的矛盾性极强。山川贤一(2011)在对这一结局进行讨论时同样从鹿目圆的结局出发,认为这一结局作为成熟象征着恶化本身,而“阻止恶化”的行为反而代表着不成熟(非成人世界的)2。这一分析反而可以视为一种对我们所提到的结论的归谬:如果魔法少女(作为“不成熟”)存在,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有一个恶化的趋势需要他们拯救。这样,这个所谓“足够正面、包容”的世界是否就很难经得起推敲了呢?

这种矛盾性促使我们将视角从鹿目圆转向晓美焰。整体而言,本篇的晓美焰是以一种“观测者”的身份存在的(当然,这个身份在作品的开端同样遭到了隐藏),这一身份在传统魔法少女作品中并不少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一直默默陪伴在主角身边的角色突然变成战斗的一员(无论正反方)。但是在《魔圆》的语境下,晓美焰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提醒剧中人与观众“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的触发器而存在的:她知晓一切,承受一切,并且最终在日后的作品里成为真正的主角。

等等,我们是不是提到了“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的确,无论是鹿目圆牺牲与否的任意一条世界线,魔法少女们的经历与作为背景的世界都很难称得上是“好”的,更重要的点在于,魔法少女们所处的,原本应当是与这一大人的世界对立的世界也并非“好”的(至少在晓美焰视角)。这实际上代表了后《魔圆》时代的一个重要风潮,也就是魔法少女拥抱“坏”的,至少没那么好的社会(我们会在后面详谈这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再将山川贤一的结论与我们所归结出的回答相结合,其矛盾性就没有那么强了:正是因为传统魔法少女需要一个足够正面的世界,她们的“不成熟”才能够与世界本身结合,并引发“恶化”这一熵增的行为,从而促使我们所看到的魔法少女的整个故事进行;但最后,传统魔法少女的结局终究是回到那个“足够正面的世界”,而《魔圆》的异质性也正是在于主视角(鹿目圆)对魔法主动地攫取,所带来的副视角(美树沙耶香、晓美焰)并非正面的结局。

我们把上面的观点稍微简单化一点便是,传统魔法少女既是解决麻烦的人、又是麻烦本身3;而在《魔圆》之后,这种塑造偏向了麻烦本身。再加上2011年的另一个大事件,也就是3·11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社会整体的改变,这种麻烦本身很自然地偏向了更多现实的东西。这很显然是当年创造出《魔法使莎莉》的前辈们未能预料到的。

Footnotes#

  1. 否则,现在大街上就到处都是魔法少女了。这会使得猎杀魔物成为一个严重的卖方市场。

  2. 山川賢一. 成熟という檻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論. キネマ旬報社, 2011.

  3. 回到我们经典的现实世界,没有魔法少女就没有魔物嘛。(虽然大概有比魔物更恐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