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史浅论

写在前面:

原文撰写于萌娘百科用户页User:Sivlovski/日本漫画史浅述,于2022年1月20日完稿。文章中的部分篇章曾经发布于小黑盒。之后因规避因素转移至萌娘百科镜像站暂为保存。

受作者视野与经历限制,这篇文章撰写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叙述的侧重也有问题,但是不妨碍其是一篇对本人很有参考意义的文章。

以下正文。


随便写点,能力不足,组织长篇大论的语言能力较差,阅读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日本近现代史知识储备。

内容大量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论文、书籍、网页等等,恕不一一列出,在此向所有前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推荐延伸阅读:User:Mapmachine/4koma manga(已失效链接)

序:究竟什么东西才能被定义为漫画?

自文明诞生,人类就拥有用线条与颜色的搭配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情感的需求。无论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上赭石色的野牛,还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何纹彩陶盆,文明肇始的智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甚至似乎高过了对文字的追求。几千年之后,人们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绘画”。在绘画发展后,自然地,开始有人用绘画来描述故事、针砭时弊、或只是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小事情。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东西可以叫做“漫画”。那么,究竟什么是漫画?这一说法是模糊且众说纷纭的。

一个对漫画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可以轻易地对一幅画下判断:“这就是漫画。”但当这种判断转化成书面文字时,对这一绘画名词的描述就难上加难了。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中文维基百科将其定义为“一种二维视觉静态图画艺术,构图一般比美术绘画精简,可以加上文字构成内容”、英文维基百科将其定义为“a medium that expresses narratives or other ideas using a series of still images, usually combined with text(一种使用一系列通常与文本结合的静止图像表达叙述或其他想法的媒介)”。而在萌娘百科,我将其定义为“是一种通过绘画手法表现社会现象、生活琐事等的静态二维视觉艺术”。很明显,这是一句典型的车轱辘话,读者们基本上不会把这些枯燥的专有名词转化成他们所见的漫画作品。因此这篇序言的问题已经可以回答了:漫画是一种“你看着就知道它是漫画,但一描述出来就变成了一堆枯燥的狗屎”的艺术形式。

但抛开漫画这个总体概念,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不同国家的漫画风格是可以很容易地分辨的。在我开始构思日本漫画史概论的时候,这个问题便很自然地转变成了:什么东西能被定义为日本漫画?

首先它是日本的——显而易见。从漫画史的角度来说,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日本漫画从鸟兽人物戏画产生、由北泽乐天发扬、自手冢治虫壮大至今。因此,与其说日本漫画是一种图画艺术,不如说日本漫画是一系列人与事的结合体:它包括每一位被称为“漫画家”或是“插画家”的人和他们的助手;每一家出版社、漫画网站与其中奋力工作的社畜;每一本印刷出来的漫画书籍以及同人本、每一个刊载漫画内容的网页;以及阅读它们的我们。

日本漫画涵盖的内容如此之多,而日本漫画的角色阵营又无比庞大。无数“日本漫画”们在这个舞台上来来去去、重复出现、高光暗淡、华丽(或狼狈)谢幕。在这一舞台愈发引人关注的今天,我们作为读者身处其中,我们也作为记录者传阅这部大戏的台本。时光荏苒,再下里巴人的艺术形式也会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中,但作为正在观看并参演这部大戏的“我们”,或许可以好好梳理梳理日本漫画这个定义模糊却吸引全球无数人的辉煌大戏。

什么东西才能被定义为漫画?它本身,以及参与它的无数人。

是以为序。

2020年9月20日 (日) 18:04 (CST)

漫画的形式化

本部分文章见此

漫画的现代化

本部分文章见此

漫画的多元化

本部分文章见此

漫画的制度化

本部分文章见此

后记

兜兜转转,起起伏伏,从2020年9月我打下这份浅述日本漫画史的序言与大纲开始到第一稿完稿的现在,居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会半途而废的人,当初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写完这份稿子,但看着不断推移的每章结尾时间戳,突然就意识到,哦,我似乎确实花时间写完了一点东西啊。

实际上通读这份稿子,会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地方可以扩展,上面也说了,现在这份只是第一稿,如果我之后有了比现在更高的动力,我或许会尝试改一改、扩一扩这份文章,到第二稿、第三稿、乃至更多。不过,在当下看着这份几万字的文章,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啊,摸了。”这应该是我现在最纯真的想法吧。

无论如何,到目前为止日本漫画都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动态文化产物,每一刻都有无数漫画创作者、编辑者和阅读者们把玩它、潜移默化地改变它、并成为它的一部分。虽然漫画是奶头乐这一点不会改变,但当你严肃的对待奶头乐时,如此的娱乐产品也会变成可供研习的文化造物。在序言中我就已经提到了,漫画是由参与它的无数人和它本身所组成的,如果你看完了这整份漫画史,你确实会发现,人相较于作品占了更多的决定因素,也更多意义上成为了日本漫画的主角。什么是漫画?什么是日本漫画?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最后,按照惯例,感谢在这个方面曾经撰写了许多内容供查阅的前辈,感谢创作出这么多优质作品的漫画家,感谢所有参与阅读漫画、让漫画成为真正的文化符号的读者。

当然,我还要感谢十一年前,那个在小学门口翻开自己人生中第一本漫画书的小男孩。我希望未来我还能长久地以娱乐的心态看待漫画,不要成为被藩篱所拘束的人,以作乐者的态度迎接更多可能会成为史料的日本漫画。

“跋”,是把腿足向上拖拉的意思。日本漫画抬起脚,走向尚未知晓的未来。

是以为跋。

2022年1月20日 (四) 22:46 (CST)

参考文献

  • 博日吉汗卓娜. 我迷故我在:日本动漫御宅族生活方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 徐小虎. 日本美术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徐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报纸漫画.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6)
  • 韩若冰,韩英. 论日本漫画的肇始与初创. 东岳论丛. 2011(6)
  • 张秀梅. 中日漫画发展史浅议.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6)
  • 郑工. 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2
  • 王梦雅. 浅论抗战转折期敌我双方的“民族主义”宣传斗争——以1942年《中国漫画》和《抗建通俗画刊》为中心.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1)
  • 保罗·格拉维特. 日本漫画60年.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章谛梦,李珏. 战后日本漫画恶书追放运动及其引发的漫画论争. 新闻知识. 2017(6)
  • 李佳瑶. 日本战后青少年漫画发展研究. 新美术. 2017(5)
  • 王清,咸秀柔. 20世纪50年代美国漫画行业自律制度探微. 出版科学. 2019(27)
  • 孙旻乔. 手冢治虫与“角色之死”[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0(6): 84-92.
  • 彭旭. 吉屋信子对男性霸权的颠覆与解构.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6)
  • 尹娜. 日本漫画出版模式的演变. 出版发行研究. 2020(6)
  • 竹内长武. 战后漫画50年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夏目房之介.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新星出版社. 2012
  • 冈本一平. 人の一生 : 漫画小説. 大日本雄弁会. 1927
  • 细木原青起. 日本漫画史: 鳥獣戯画から岡本一平まで. 岩波文库. 2019
  • 竹内一郎. 北澤楽天と岡本一平 日本漫画の二人の祖. 集英社. 2020
  • 井上祐子. 戦時下の漫画 -新体制期以降の漫画と漫画家団体-. 立命館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紀要(81号). 2002
  • 杉浦幸雄. わが漫画人生 一寸先は光. 东京新闻出版局. 1995
  • 伊藤刚. テヅカ・イズ・デッド ひらかれたマンガ表現論へ. NTT出版. 2005
  • コロナ・ブックス編集部. トキワ荘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物語のはじまり. 平凡社. 2021
  • 桥本健午. 有害図書と青少年問題. 明石书店. 2002
  • 长谷邦夫. 漫画の構造学!―マンガ・まんが・漫画・劇画・万画・コミック・ポンチ絵「分析ノート」. インデックス出版. 2000
  • 辰巳ヨシヒロ. 劇画漂流. 青林工艺舍. 2008
  • 米泽嘉博. 戦後少女マンガ史. 筑摩书房. 2007
  • 堀あきこ,守如子. BLの教科書. 有斐閣. 2020
  • 大冢英志. 「おたく」の精神史──一九八○年代論. 讲谈社. 2004
  • 矢岛正见,山本功. 「有害コミック」規制運動の展開. 犯罪社会学研究. 1994(19)
  • Jiraporn Phornprapha,Weerayuth Podsatiangool. REVISITING THE NOTION OF INNOV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AILAND’S ECONOMIC POLICY: A CASE STUDY OF JAPANESE MANGA.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9(1)
  • KUMIKO SAITO. Desire in Subtext: Gender, Fandom, and Women’s Male-Male Homoerotic Parodies in Contemporary Japan. Mechademia: Second Arc. Vol. 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