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现代日本ACG作品的新方向
笔者想先从《美人鱼的夏天》开始说起。这部显然已经完全变成梗的作品的事前宣发主要关注在“两个人历时七年独立制作”上,有许多批评也集中在这一点(“我觉得我七年做出来的东西比这牛逼多了,你凭什么上院线?”)。对这一点的批评实际上是对“院线-自媒体”二元体制的一种呼应:我们天生认为,能够在“电影院”这一场所上映的作品应当是完备的,拥有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并且在最后至少在形式上是说得过去的;而相对应地,“自媒体”这一领域上面刊登的作品则不一定需要完备性,有的时候甚至低完备性还能成为其值得夸赞的理由之一。换一种偏向意识形态批评的话语来说,前者对应的是一整套流水线形式的,可以被称为“工业品”的东西,其背后的人通常被称作具体的职位,如“导演”“脚本”等;对于后者,尽管分工可能依然存在,但是我们更容易统称他们为,「创作者」。
4139 字
|
21 分钟
Cover Image of the Post
漫画色彩论:浅谈色彩在当代日本网络页漫之运用
许多同时接触日本漫画与其他国家漫画的读者们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直到现在日本漫画依旧有着相当大的作品是黑白的?稍微对漫画业界了解多一些的人会很容易地列出诸多原因,譬如工业化体系下制作流水线的工期问题、简单的印刷成本问题、线条为主的表现力问题、甚至只是一句“看习惯了”。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于,黑白漫画始终还是相对“单一”的,在印刷技术进步之后诞生的诸多主打“彩色”的漫画杂志系列(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芳文社的《Manga Time Kirara》系列)中就可以看出来各家出版社对色彩运用更多的漫画的重视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专注于手机竖屏阅读的条漫出现之后,即便是日本漫画业界全彩漫画也越来越常见,几乎可以说现在再说“日本漫画=黑白漫画”是一种相当片面且过时的言论了。
3330 字
|
17 分钟
Cover Image of the Post
他者性的缺失:谈“我们的”空气系
稻田丰史在《倍速社会》一书中描述了一种共感至上主义。这代表着,我们会与虚拟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共感”、有着相似的感情。他们高兴、我们也高兴;他们羞耻、我们也羞耻;他们死了,我们也如丧考妣般奔走相告。这一现象在日本能够现象化到成为一种“主义”,除了该书作者在书中所反复提及的社交媒体的强化与作品本身的变化之外,多多少少也与在日本颇为流行的“基于共感的声誉社会”(共感をベースにした評判社会)、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共感资本主义”这一将共情商品化的现象有关。然而,稻田丰史并没有将其单纯地意识形态化,而是与现象学中的他者性结合起来,视其为一种“他者性的缺失”。
3685 字
|
18 分钟
Cover Image of the Post
无需世界的世界系:“oo同学系”与当代恋爱喜剧
很容易想象出一个恋爱喜剧的开始:美少女突然降临到我身边。现在,我们赋予了她一个名字。然后,便诞生了所谓的“oo同学系”。
3423 字
|
17 分钟
Cover Image of the Post
日常系ACG作品发展概论:尾声——日常系、日常与我们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旗手,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70年代便发出了这样的疾呼。在1981年动画新世纪宣言后,伴随着日本新自由主义改革所到来的也是大量着眼于探索动画与漫画表现力的边界、极力呈现与批判社会现状的ACG作品。然而,ACG作者的笔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等艺术商业双丰收的作品之外,也有许多难以把握宏大叙事的叙事深度进而导致作品籍籍无名的情况存在着。在另一个向度上,正如本文所阐述的那样,关注“独立的男人、女人以及家庭”的日常系作品们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涌现出来了。这些关注宏大叙事的作品和关注小叙事的作品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它们都是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日本社会的折射,仅仅是关注的层面不太一致而已。也正因如此,对日常系作品们进行批评与探究的历史是非常深远的,这些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印证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阐述了。
2476 字
|
12 分钟
日常系ACG作品发展概论:纵论——日常上的社会意识形态
我们先将到目前为止日常系的发展流程以一张流程图概括:
3407 字
|
17 分钟
日常系ACG作品发展概论:绪论——从“讲故事的欲望在退潮”说起
让我们先从押井守的论述之背景说起。2012年这个时间节点有许多很有意思的作品,如果让我们来想这一年的话,可能的代表作大概是《刀剑神域》《来自新世界》之类故事本身讲的很明白的作品,反倒是押井守所提到的“故事的退潮”在这一年表现得不是很显著。尽管如此,神奇的是在他参与评选的这一奖项中却出现了《男子高中生的日常》(漫画部门)和《gdgd妖精s》(动画部门)这些明显“故事的退潮”的作品,为这段话平添了几分幽默。
983 字
|
5 分钟
日常系ACG作品发展概论:空气系——雾气正绮罗闪耀着
无论是世界系还是前空气系,或许前面的行文之中所提到的作品总会有人对之整体上的日常性表示否定。的确,这些作品都很难称得上是纯粹的“日常”,宏大叙事是作品之中显著的难以消退的底色。接下来我们所讨论的“空气系”作品,大概是最为符合狭义上“日常系”概念的作品。然而,在空气系作品之中我们更容易意识到的是,日常系绝不是日常、甚至也不仅仅是“生活切片”,漫画/动画这一媒介本身的特性在空气系上的表现是远大于“日常”本身的。
5598 字
|
28 分钟